腹瀉:分級標準與常見表現

分類: 常見病痛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1.22
本文介紹了腹瀉的分級標準和常見表現。腹瀉的分級標準主要基於排便次數、大便狀態及對生活影響程度,分為0-5級;而腹瀉則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加且呈水樣或不成型。若患者出現腹瀉症狀,應儘快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腹瀉分級標準是什麼

腹瀉的分級標準主要是根據排便次數、大便狀況,以及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分為0-5級,共6個級別,出現腹瀉情況應及時就醫進行治療。每個人生活習慣不同,通常1天排便1-3次或1-3天1次,沒有任何身體不適症狀如腹痛、噁心,且大便形狀正常,都屬於正常的排便次數。如果超過這一頻率,則考慮為腹瀉情況,腹瀉分級主要為0級,無腹瀉症狀,屬於正常狀態;1級,每日排便次數<4次,或造口處大便量輕度增加;2級,每日排便次4-6次,或造口處大便量中度增加,需<24小時靜脈補液,不影響日常生活;3級,每日排便次≥7次,或造口處大便量明顯增加,需≥24小時靜脈補液,可能伴有尿失禁,影響日常生活;4級,腹瀉嚴重會危及生命,需要緊急干預;5級,嚴重腹瀉導致死亡。多數1-2級且無併發症的腹瀉,為非複雜性腹瀉,可遵醫囑使用舒腹達(Diosmectite)治療,同時保證清淡、健康飲食。3-4級可能伴有併發症,如發燒、脫水、白血球減少、便血等情況,可診斷為複雜性腹瀉,需要儘快住院治療。

腹瀉是什麼呢

腹瀉主要是指大便次數增多,並且伴有大便不成形的現象,比如大便變稀、出現水樣大便等,屬於常見的消化道症狀。腹瀉在臨床上比較多見,正常每天排便次數為一次或者兩次,但是每日排便次數超過三次,且大便溏稀,就可以診斷為腹瀉。部分患者腹瀉期間可能出現黏液或者膿血大便,而且大便中帶有未消化的食物,甚至伴有裡急後重、大便失禁等多種表現,很多時候是由急性胃腸炎、腸道發炎、直腸息肉、直腸癌等多種因素所致。腹瀉可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兩種情況。急性腹瀉大多是由病原體感染、飲食不潔、食物中毒、急性出血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等多種原因所致,一般發病速度比較急,但是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改善。而慢性腹瀉則具有病程長、易復發的特點,主要與腸結核、放射性腸炎、缺血性腸炎、直腸癌等多種因素有關。持續出現腹瀉症狀時,需到醫院消化科進行詳細檢查,明確病因後對症治療。平時也應遵循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原則,最好選擇流質或者半流質性的食物,以免加重腸胃負擔影響正常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