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皮試後發紫不紅腫,CT變化反應治療效果

分類: 常見病痛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07
本文介紹了肺結核皮試後發紫但不紅腫以及肺結核治療後CT變化的情況。肺結核皮試後發紫但不紅腫可能表明身體對結核菌素有過敏反應;而肺結核治療的效果通常取決於患者接受規範治療的時間及個人狀況。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進一步觀察病情發展並調整治療方案。

肺結核皮試後發紫,但不紅腫

肺結核皮試也稱為PPD皮試,在患者的前臂皮下注射結核菌素,根據檢測結果可以輔助診斷是否為陽性。肺結核皮試後發紫,但不紅腫,可能是微血管破裂、肺結核皮試反應、過敏等原因導致的,具體分析如下:

微血管破裂

在注射結核菌素時,可能會導致臂處的微血管傷害、破裂出血,導致肺結核皮試後發紫,但不紅腫,這是正常的皮膚壓力反應。注意不要撓抓,不要碰水,等待皮膚結痂,一般一週左右即可恢復。

肺結核皮試反應

肺結核皮試後發紫,但不紅腫,可能是肺結核皮試反應,注射結核菌素72小時後,皮膚就可能會有區域性的發紫反應,根據紫斑的直徑範圍判斷是否為陽性。一般紫斑直徑小於5毫米為陰性,5到9毫米為弱陽性,10到19毫米為陽性,20毫半以上為強陽性。紫斑會在兩週內自行消失,若結果為陽性,需要進一步檢查確診。

過敏

肺結核皮試後發紫,但不紅腫,也有可能是在檢測過程中感染細菌,導致的過敏症狀,建議及時到醫院做相關檢查。

肺結核治療多久CT才有變化

肺結核治療多久CT才有變化,具體需要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是否經過及時規範的治療進行判斷,如果患者身體情況較好,經過2-3個月時間的積極治療後,CT檢查即可出現變化。肺結核患者進行CT檢查時,會出現肺部粟粒性陰影、空洞、衛星灶、孤立結節等表現,如果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較好,並且在醫生的指導下,遵照肺結核化學治療原則,使用Isoniazid(INH)、立汎黴素(Rifampicin)、吡嗪醯胺片、孟表多(Ethambutol)等抗結核藥物,進行早期、規律、全程、適量、聯合的治療後,症狀可得到明顯改善。治療2-3個月的時間,炎性滲出病灶就可逐漸被吸收,早期的滲出性病變可消失或僅留下少許纖維化,乾酪樣壞死灶中的大量結合分期桿菌被殺死,病變組織吸收縮小或形成鈣化,孔洞壁被纖維組織或上皮細胞覆蓋,空洞關閉,此時進行CT檢查就有變化。但是如果患者的免疫功能較差,或治療期間沒有嚴格遵照肺結核化學治療原則,則可能會導致治療效果不佳,需要3個月以上的時間CT才能出現變化。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