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穴周圍疼:原因與治療

分類: 常見病痛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12
本文介紹了太陽穴周圍疼痛可能的原因。該症狀可能與環境因素、藥物因素等非病理因素以及感冒、高血壓、神經性頭痛、血管搏動性頭痛等病理因素有關。鑑於太陽穴區域的特殊結構,建議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診斷和治療。

太陽穴周圍疼

太陽穴處血管豐富、神經走行較多,又是顱骨翼點的體表標誌,距離此處較近的又有不少竇腔,因此引起太陽穴周圍疼的原因較多,可由環境因素、藥物因素等非病理因素及感冒、高血壓、神經性頭痛、血管搏動性頭痛等病理因素導致。

非病理因素

1、環境因素:因環境嘈雜、睡眠差、受長時間冷風吹,或過度疲勞、緊張等,導致頭面部肌肉緊張,刺激到太陽穴周圍神經,進而引起太陽穴周圍疼。一般在改善環境、適當休息、調整情緒後可恢復正常,無需過於擔心,但也要避免勞累、受涼等,以免症狀復發。2、藥物因素:某些藥物的不良反應可能會導致太陽穴周圍疼,如甲磺酸二氫麥角胺(Dihydroergotamine mesylate)是治療偏頭痛常用的藥物,但在長期口服時,有可能會誘發偏頭痛,即太陽穴周圍疼痛等不良反應發生。因此,若是由藥物不良反應引起的疼痛,可在停藥後恢復正常,建議前往醫院請醫生重新調整用藥種類和方案來改善。

病理因素

1、感冒:感冒時由於發炎因素,可引起鼻塞、流涕、打噴嚏等症狀,嚴重時可誘發鼻竇炎、上頜竇炎、篩竇炎等,進而引起頭面部不適感。也可由於發燒等原因,導致太陽穴周圍出現疼痛。感冒後注意休息、多飲水,可遵醫囑口服連花清瘟膠囊、感冒清熱顆粒等藥物治療。若頭痛、鼻塞、發燒等症狀明顯,也可遵醫囑口服氨咖黃敏膠囊、布洛芬(Ibuprofen)等藥物來改善。隨著感冒的好轉,太陽穴周圍疼痛也會隨之得到緩解;2、高血壓:是引起中老年人頭痛的常見因素,血壓升高時可機械性刺激血管痙攣,造成太陽穴周圍疼痛,以脹痛為主,有時可伴有噁心、嘔吐、心慌、胸悶等表現。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若經常出現太陽穴周圍疼痛的症狀,需每天檢測血壓,也可遵醫囑口服硝苯地平(Nifedipine)、貝那普利(Benazepril)等降壓藥物控制血壓平穩,通常血壓控制平穩後,太陽穴周圍疼痛的症狀也可以得到改善;3、神經性頭痛:神經性頭痛是由於精神緊張、焦慮、熬夜等,引起神經功能紊亂或血管收縮功能障礙等誘發,可引起頭皮筋膜或肌肉收縮,導致太陽穴周圍出現疼痛。若查頭顱核磁等無異常後,可囑患者調整情緒以改善症狀,若發作頻繁,可遵醫囑口服佐米曲坦(Zolmitriptan)片、雙氯芬酸鈉(Diclofenac sodium)等藥物改善;4、血管搏動性頭痛:是顱內血管發生了功能性障礙,或者器質性病變所導致,可表現為頭面部,尤其是伴有太陽穴處的血管跳動感明顯、頭痛等。血管搏動性頭痛患者行經顱多普勒彩色超音波,可觀察到頭部血管痙攣,確診後可遵醫囑口服服腦清錠(Flunarizine)、麥角胺咖啡因片等藥物來改善。除了以上原因外,太陽穴周圍疼也可能是各種原因導致三叉神經受到傷害而引起,其中三叉神經上頜支可透過太陽穴附近,因此三叉神經上頜支收到傷害時,可引起太陽穴處疼痛。疼痛特點是具有扳機點,比如刷牙、吃東西、冷風拂面等即可誘發疼痛,發作時疼痛劇烈,面部可由於疼痛不適反覆揉搓造成皮膚粗糙、發紅。三叉神經痛患者可遵醫囑服用普瑞巴林(Pregabalin)膠囊、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等治療,若為血管壓迫引起,可行微創手術治療。顱內出現腫瘤佔位時,隨著腫瘤增大,可引起顱內壓力增高,導致太陽穴周圍疼痛

,有時可伴有噁心、嘔吐、視力改變、肢體活動障礙等。一般醫生會根據腫瘤大小、性質、位置來選擇治療方法,若良性腫瘤行手術切除後,預後通常較為良好。若是惡性腫瘤在手術切除後,還需輔以放療、化療,以保證治療更全面。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