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智齒:牙齦萎縮、拔牙禁忌與綜合管理

分類: 常見病痛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12
本文介紹了糖尿病患者的牙齦萎縮問題,並強調了在該情況下不宜進行的拔牙情況。同時,提出了糖尿病合併牙周病的綜合管理策略。

糖尿病導致的牙齦萎縮

糖尿病引起的牙齦萎縮可能與胰島素抵抗、長期高血糖、遺傳因素、口腔衛生不良、牙周炎等有關,治療需考慮這些因素。建議患者尋求專業牙醫和內分泌科醫生的聯合診治。

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是指身體對胰島素的作用不敏感,導致胰島β細胞過度分泌胰島素以維持正常血糖水平。這會導致血糖過高,進而影響牙齒和牙齦健康。改善生活方式如合理飲食、增加運動等可以減輕胰島素抵抗,必要時口服藥物治療如二甲雙胍(Metformin)可緩解此病狀。

長期高血糖

長期高血糖會引起糖基化終產物沉積在牙齦組織中,使膠原纖維變性,牙齦支援組織逐漸喪失,從而引起牙齦退縮。控制血糖是關鍵,可以透過口服降糖藥或者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如岱蜜克龍(Gliclazide)、門冬胰島素30R筆芯等。

遺傳因素

遺傳可能會影響個體對糖尿病的易感性,進而影響牙齦健康。針對家族史中的相關風險,可透過基因檢測評估個人風險,並採取相應預防措施。

口腔衛生不良

口腔衛生不良可能導致細菌滋生,形成牙菌斑和牙結石,刺激牙齦發炎,加速牙齦退縮。強調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定期刷牙、使用牙線和漱口水,有助於減少牙菌斑和牙結石的積聚。

牙周炎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組織感染性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牙齦退縮。輕度至中度的牙周炎通常採用深度潔治術、刮治術等非手術方式治療;重度則需手術治療如牙周翻瓣手術。

建議定期進行血糖監測以及牙科檢查,以便早期發現並處理相關問題。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應特別關注血糖管理,因為高血糖狀態會加劇牙齦萎縮的發展。

什麼情況下不能拔牙?

存在全身凝血功能障礙、急性感染期、嚴重高血壓病史、糖尿病控制不佳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情況下不可以進行拔牙。如果盲目操作可能會引起出血不止等後果。

全身凝血功能障礙

若患者有血液系統疾病或正在服用抗凝藥物,會導致凝血時間延長,從而增加術後出血的風險。此時不宜強行拔除患牙,以免加重病情並引發嚴重的併發症。

急性感染期

在急性發炎階段,患者的軟組織和硬組織都處於高度水腫狀態,並伴有充血現象,在這種狀態下進行手術容易導致繼發性感染的發生率增高。因此不建議在此期間進行任何口腔手術以避免細菌進入血液循環造成菌血症甚至敗血症。

嚴重高血壓病史

對於血壓水平過高且未得到良好控制者而言,其血管壁通常較為脆弱,在拔牙過程中易發生腦溢血事件;此外長期高壓環境可能導致心肌供氧不足而誘發心絞痛發作或者心梗塞等情況發生。

糖尿病控制不佳

血糖波動較大時會降低身體抵抗力及癒合能力, 使傷口難以癒合並增加感染風險; 同時高糖環境幫助多種微生物生長繁殖, 容易導致口腔內細菌大量滋生進而誘發感染。故而對於此類人群來說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調整好自身代謝狀態後再行手術以防出現意外情況。

患有心血管疾病

由於拔牙是一種侵入性的操作過程,在此期間會造成一定的壓力反應,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從而加快心跳速度,同時還會伴隨收縮壓升高、舒張壓下降的現象發生,這無疑會給原本就存在心臟疾患的人群帶來額外壓力甚至是生命危險。因此這類人群在接受治療前必須告知主治醫師相關既往病史以便做好充分準備與防護措施。

糖尿病合併牙周病的管理

糖尿病合併牙周病的管理需要綜合控制血糖水平和口腔衛生,以預防並控制感染、降低牙齒脫落風險。

糖尿病患者由於高血糖導致白血球功能受損,易感細菌增殖,進而加劇牙周組織發炎。而牙周病患者的區域性存在大量細菌,這些細菌產生的毒素會進一步加重高血糖狀態,從而形成惡性循環。糖尿病合併牙周病的症狀包括牙齦紅腫、出血、深牙周囊袋形成、咀嚼困難等。

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進行血糖監測、糖化血紅素檢測以及全口牙周探診來評估病情。治療通常包括控制血糖水平、定期口腔清潔與專業牙周治療相結合。如遵醫囑使用胰島素治療,同時配合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強調了飲食調整的重要性,建議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增加膳食纖維,維持正常體重,避免過度壓力,保證充足睡眠,以利於病情的穩定。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