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期白血病:症狀、診斷、治療及風險因素

分類: 血液疾病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09.21
本文介紹了慢性期白血病的症狀、診斷及治療,並探討了其潛在的遺傳和環境風險因素。慢性期白血病通常表現為乏力、低燒、多汗和脾臟腫大,當症狀持續或加劇時,應尋求血液學專家的幫助。該疾病的治療涉及多種策略,如化學藥物治療和標靶治療,具體方案需由醫師根據患者情況制定。

慢性期白血病表現

慢性期白血病表現為乏力、低燒、多汗、體重下降、脾臟腫大。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的血液學評估。

乏力

由於骨髓造血功能受損導致貧血和感染發生率增高,從而引起患者感到疲乏無力。可透過休息來緩解症狀,但不宜過度勞累以免加重病情。

低燒

該疾病會導致身體免疫系統受到抑制,從而使體溫調節中樞紊亂引發低燒現象。需監測體溫變化,並注意保持室內通風良好。

多汗

當白血病細胞增殖時會釋放出一些發炎因子刺激下視丘神經中樞進而出現多汗的情況。可使用毛巾及時擦乾汗水並穿著透氣性好的衣物。

體重下降

隨著疾病的進展,身體消耗增加,消化吸收能力減弱,可能導致體重減輕。營養支援治療是必要的,包括高蛋白飲食和必要時靜脈營養支援。

脾臟腫大

在慢性期,白血病細胞會在脾臟內大量增生,導致脾臟體積增大。超音波檢查可用於評估脾臟大小和形態是否異常。

面對慢性期白血病的症狀,應避免接觸可能誘發感染的因素,如人群密集場所,同時定期複查血常規以及骨髓穿刺塗片等實驗室檢測專案是非常重要的。

慢性白血病遺傳風險?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存在家族聚集性,有遺傳傾向;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和毛細胞白血病等疾病則不具有明顯的遺傳易感性。

1.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2.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3.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

4. 毛細胞白血病。

5. 其他型別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治療方案

慢性白血病的治療方案可能包括化學藥物治療、標靶治療、骨髓或幹細胞移植、低強度免疫療法和中藥輔助治療。建議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規範化療。

化學藥物治療

常用化療藥物有伊馬替尼(Imatinib)、達沙替尼(Dasatinib)等。透過口服或者靜脈注射給藥,能夠抑制白血病細胞的增長,緩解病情。需定期監測血液及器官功能以評估毒性反應。

標靶治療

針對特定分子異常的標靶藥物如吉非替尼(Gefitinib)可用於某些型別的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這類藥物選擇性作用於腫瘤細胞,並可減少傳統化療引起的副作用。密切觀察可能出現的耐藥情況並調整治療策略。

骨髓或幹細胞移植

對於高危患者,在經歷多發性融合基因陽性的慢性期後,可以考慮行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該手術旨在替換受損造血幹細胞,根除白血病細胞來源。全身體檢查是必要的準備步驟,包括感染風險評估和心臟功能檢查。

低強度免疫療法

利用PD-1/PD-L1抑制劑對新出現突變驅動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提供額外獲益。此方法能增強身體抗原遞呈細胞的功能,提高自身免疫系統識別並摧毀癌細胞的能力。需要定期監測患者的免疫狀態以及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中藥輔助治療

根據患者體質特點開具補氣養陰、清熱解毒類方劑如黃耆、黨蔘、玄蔘等中藥材組成。中醫藥物有助於改善症狀、減輕化療帶來的不適感。但須注意個體差異及可能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的風險。

制定慢性白血病治療方案時應綜合考慮上述因素,並遵循醫囑調整方案以達到最佳效果。

慢性白血病病因探析

慢性白血病的病因可能與遺傳因素、電離輻射暴露、長期接觸苯類化合物、病毒感染以及骨髓造血功能障礙等有關。針對不同的病因,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建議患者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個體化治療。

遺傳因素

由於家族中存在相關基因突變,個體可能因為遺傳而患上慢性白血病。對於由遺傳引起的慢性白血病,可以考慮標靶藥物進行治療,如伊馬替尼(Imatinib)、達沙替尼(Dasatinib)等。

電離輻射暴露

電離輻射能夠破壞DNA結構,導致細胞異常增殖,從而增加患白血病的風險。減少電離輻射暴露是預防白血病的重要手段。例如,使用手機時應儘量遠離頭部,以降低電磁輻射的影響。

長期接觸苯類化合物

苯及其衍生物具有強烈的血液毒性和致癌性,可引起染色體畸變和基因突變,進而誘發白血病的發生。針對此原因所致者,可透過工作場所的職業健康監護來管理風險,包括定期體檢以及環境監測。

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如人類T淋巴細胞病毒I型、肝炎病毒等感染後,可能會誘導身體免疫系統異常反應,進一步損害造血幹細胞,增加罹患白血病的可能性。抗病毒治療可用於控制由特定病毒感染引起的白血病。例如,恩替卡韋(Entecavir)片適用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

骨髓造血功能障礙

骨髓造血功能障礙可能導致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產生不足,影響身體正常生理活動,出現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骨髓移植是一種常見的治療方法,透過捐獻者的健康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替代患者病變的骨髓,恢復患者的造血功能。

建議定期進行全血細胞計數、血生化檢查以及必要的基因檢測,以便早期發現並干預潛在的健康問題。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