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靜脈曲張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腸道血管擴張、血流停滯,通常見於門脈高壓症、下消化道出血、慢性細菌性痢疾等疾病。如果出現相關症狀,建議及時就醫明確診斷。
大腸靜脈曲張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腸道血管擴張、血流停滯,通常見於門脈高壓症、下消化道出血、慢性細菌性痢疾等疾病。如果出現相關症狀,建議及時就醫明確診斷。
一、病因
門脈高壓症
肝硬化、門靜脈或腔靜脈阻塞等原因可引起門脈高壓症,造成食道-胃底靜脈曲張以及脾臟腫大等情況發生,從而影響到肝臟功能,使膽汁分泌減少和代謝障礙,對大腸產生不利的影響而引發大腸靜脈曲張的情況。
下消化道出血
長期便秘、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等因素可能會誘發下消化道出血,若不積極治療會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嚴重時會出現失血性休克等症狀。此時因血液刺激可引起大腸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及壞死,進而形成大腸靜脈曲張的現象。
慢性細菌性痢疾
慢性細菌性痢疾與免疫功能低下、藥物依賴等因素有關,患者常表現為腹痛、腹瀉、排膿血便等症狀。如果不及時進行正規治療,隨著病情發展會對身體正常生理功能造成傷害,從而增加此病的發生風險。另外,該病還可累及直腸部位,導致區域性組織缺氧、變性,並且還會伴有靜脈迴流受阻,最終引起大腸靜脈曲張的症狀。
其他因素
如先天性靜脈瓣膜缺陷、微血管擴張症、遺傳性出血性微血管擴張症、白血病、淋巴瘤等也可引起大腸靜脈曲張的情況。
二、治療
對於無臨床症狀者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定期隨訪即可。而對於有明顯不適症狀者,則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奧沙拉鈉(Olsalazine Sodium)、美沙拉嗪腸溶片等藥物進行治療,以促進發炎消退。必要時還需採取手術措施進行根治,以免延誤病情。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