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精索靜脈曲張的方法

分類: 疾病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1.30
中醫認為精索靜脈曲張是由於肝鬱氣滯、溼熱下注或氣血瘀阻引起,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如藥物燻蒸、藥酒療法等,以及針灸治療、中藥內服和外治法。

中醫認為精索靜脈曲張是由於肝鬱氣滯、溼熱下注或氣血瘀阻引起,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如藥物燻蒸、藥酒療法等,以及針灸治療、中藥內服和外治法。

一、一般治療

藥物燻蒸

將藥物加水煮沸後先薰後洗,常用的有川烏、草烏、透骨草等,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作用。使用時要注意防止燙傷,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操作。

藥酒療法

常用當歸、紅花、赤芍、威靈仙、伸筋草泡製而成,適用於症狀較輕的患者,可使血脈通暢,改善血液循環,減輕疼痛的症狀。

二、針灸治療

主穴選擇

常取腎俞、脾俞、三陰交、太溪、復溜等穴位為主穴,配伍足三裡、中渚、崑崙、風市、承山等穴位,以達到補益肝腎、行氣止痛的目的。

其他方法

除主穴外還可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及舌脈象變化選穴,如伴有神疲乏力者,可加用足三裡;伴口乾咽燥者,可加用太溪;伴小便不利者,可加腎俞、膀胱俞;伴心煩失眠者,可加神門、內關。

注意事項

注意區域性保暖,避免受涼,同時要禁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響療效。

三、中藥內服用法

肝鬱氣滯

主要表現為患側睪丸腫脹、隱痛,站立時間過長或者勞累後加重,平臥休息後緩解,舌淡苔白,脈弦細。治療宜疏肝解鬱、化淤散結,方藥為柴胡疏肝散合四物湯加減,常用中藥有人參、黃耆、當歸、川芎、柴胡、陳皮、茯苓、澤瀉、甘草等。

溼熱下注

主要表現為一側睪丸墜脹,並伴有會陰部灼熱不適,小便頻數短澀,甚至尿瀦留,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治療宜清利溼熱、行氣散結,方藥為龍膽瀉肝湯加減,常用中藥有龍膽草、梔子、黃芩、車前子、澤瀉、木通、當歸、柴胡等。

氣血瘀阻

主要表現為患側睪丸腫大堅硬,青紫色斑明顯,反覆發作多年而難以治癒,舌紫暗或有瘀斑,脈沉細弱。治療宜活血化淤、行氣散結,方藥為桃仁紅花煎加減,常用中藥有桃仁、紅花、當歸、赤芍、川芎、香附、枳殼、牛膝等。

其他情況

若出現陰囊腫塊增大迅速,伴有劇痛,以致坐臥不安的情況,則屬於癌變可能,應及時就診,在醫師明確診斷後對症治療。

四、中藥外治法

可用鮮蒲公英全草適量,搗爛外敷於患處,每日換藥1-2次,也可用新鮮馬鞭草全草適量,洗淨切碎,絞汁塗搽患處,每日數次,均有較好的消炎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案僅供參考,具體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規範化的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