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熱錯雜:症狀、治療與飲食調理

分類: 健康飲食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1.03
本文介紹了胃寒熱錯雜症狀及相應的治療措施。胃寒熱錯雜是指脾胃功能失調,表現為上腹脹滿、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在治療時,應遵循溫陽健脾的原則,如理中丸、小建中湯等中藥方劑可選用。同時,飲食調理也非常重要,建議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熱水,保持情緒舒暢,避免過度疲勞。

胃寒熱錯雜症狀中成藥

胃寒熱錯雜的症狀為患者通常會出現上身寒冷,下身炎熱或者是上身炎熱,下身寒冷的現象。如果患者寒冷時,還會出現腹痛、腹脹、噁心、嘔吐的現象。胃寒熱錯雜的患者通常情況下還會出現便秘的現象,而且口腔中含有異味,特別容易引起口臭。治療脾胃寒熱錯雜中成藥主要包括半夏瀉心丸、烏梅丸、荊花胃康膠丸。

半夏瀉心丸

如果患者的症狀以胃痞為主,胃痞即胃脘部痞滿、脹滿、不適但不疼,觸控較柔軟,內部也沒有包塊、硬結,現代醫學多認為屬於功能性消化不良,這樣的患者即存在脾胃寒熱錯雜,可應用半夏瀉心丸進行治療。

烏梅丸

如果患者出現結腸炎,存在慢性的腹瀉,又有寒熱錯雜,可應用烏梅丸進行治療。寒熱錯雜的腹瀉多由於慢性結腸炎、大腸激躁症、炎性腸病等所導致。

荊花胃康膠丸

部分患者的脾胃寒熱錯雜由於幽門螺杆菌感染導致,可應用荊花胃康膠丸進行治療。此外,建議患者在飲食上吃一些柔軟清淡的食物,少吃粗糙,刺激性的食物。患者可以適當的休息和運動來緩解胃寒錯雜的症狀。

小兒胃寒吃什麼藥最有效

臨床上通常沒有小兒胃寒吃什麼藥最有效的說法。由於個體差異及對藥物的適應程度不同,藥物效果會存在一定差別,但大部分小兒胃寒者,可遵醫囑服用丁萸理中湯、香砂養胃丸、附子理中丸等。

丁萸理中湯

常用藥為黨蔘、白朮、甘草、乾薑、丁香、吳茱萸,可起到溫中散寒,和胃降逆的作用,改善嘔吐出清稀而不臭的食物的症狀。若嘔吐清水,大便稀,四肢較涼,可加制附子、高良薑、肉桂;若伴持續不斷的輕微腹痛,可加香附、陳皮、柿蒂。

香砂養胃丸

主要成分為木香、砂仁、白朮、陳皮、茯苓等,有溫中和胃的功效,可以用於改善食慾減退,腹部脹滿或泛吐酸水的症狀。

附子理中丸

主要成分為附子制、黨蔘、炒白朮、乾薑、甘草,有溫中健脾的功效,可改善脾胃虛寒、腹部冷痛、嘔吐洩瀉、手足不溫。此外,小建中湯、理中丸、厚朴溫中湯、參苓健脾顆粒、參苓白術散等藥物可能也有效,需遵醫囑選擇用藥。除藥物治療外,還可進行小兒推拿治療及飲食調護,平時避免進食過多寒涼生冷之品。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