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症狀變化與複查監測

分類: 健康飲食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1.06
本文介紹了冠心病的自我監測方法。冠心病是一種由於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導致的心臟疾病,常表現為胸痛、胸悶等症狀。患者應關注症狀變化,並透過定期複查進行監測。此外,瞭解冠心病患者的症狀表現有助於評估其病情嚴重程度。若患者出現嘔吐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完善相關檢查,明確病因後積極治療。

冠心病如何自我監測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而引起管腔狹窄或者閉塞,導致心肌出現缺血、缺氧、心功能異常的疾病,主要表現為胸痛、胸悶,以及大汗、噁心、心悸等症狀,自我監測要從症狀、定期複查等方面共同監測。

症狀

冠心病較容易出現的症狀是與心肌缺血相關的胸悶、胸痛等不適,早期會在運動、勞動過程中,以及飽餐後、情緒變化時,出現前胸部位的不適感,早期症狀比較輕微,僅出現輕度疼痛,或者僅有氣短、胸悶等不適。如果明確呈陣發性疼痛,位於前胸部位,且與誘發因素有關,應當及時就診。老年人的症狀可能不典型,有時會在靜息時出現症狀,比如出現肩背部或者腹部不適感,都要注意警惕冠心病的發生,尤其是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險因素的患者;

定期複查

可定期進行相關檢查,較常用的是心電圖檢查,包括普通心電圖檢查、運動平板試驗、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如果心電圖檢查發現動態的ST段或者T波變化,多提示可能存在心肌缺血,尤其是對於有危險因素的中老年人,應注意排查冠心病;心臟超音波檢查、心肌核素檢查對於心肌缺血都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常用的化驗檢查是心肌酶,可幫助鑑別是否有心肌梗塞,但不能根據此指標判斷是否發生了冠心病。化驗檢查中如果發現血糖升高,有明顯的高膽固醇血癥,並且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為主,發生冠心病的風險會增高,應注意進行冠狀動脈影像的檢查,來鑑別冠心病。冠心病患者應注意低鹽、低脂飲食,增加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的攝入,如魚肉、豆製品,以及新鮮的水果、蔬菜,保證睡眠時間的充足,避免熬夜。平時可以適量運動,如打太極拳、跳廣場舞等,避免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的影響,防止加重病情。

冠心病嘔吐病情嚴重嗎

冠心病的患者出現嘔吐,可能是急性胃炎、高血壓急症、冠心病本身等導致,需要根據具體原因判斷是否嚴重。建議患者及時到醫院就診,明確病因,並進行治療。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一般指各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發炎,常見病因為感染、應激和藥物作用,臨床表現常有上腹痛、脹滿、噁心、嘔吐和食慾不振等症狀。如果冠心病患者平時病情控制良好,通常在去除病因後,嘔吐的症狀可以緩解,但是如果患者平時病情控制不好,合併有較多的併發症,免疫力較低下,病情也可能進展較快,引起嚴重的症狀。

高血壓急症

高血壓急症是指在原發性或繼發性高血壓患者,在某些誘因作用下,血壓突然和顯著升高(一般超過180/120mmHg),同時伴有進行性心、腦、腎等重要靶器官功能急性損害的一種嚴重危及生命的臨床症候群,通常表現為劇烈頭痛,伴有噁心、嘔吐,視力障礙和精神及神經方面異常改變。高血壓急症引起的嘔吐通常較為嚴重,為噴射性嘔吐。治療上主要以降壓治療為主。

冠心病

即冠狀動脈粥樣硬性心臟病,指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引起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冠心病早期可以表現為心絞痛,晚期可出現缺血性心肌病,是指由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引起長期心肌缺血,導致心肌瀰漫性纖維化,產生與原發性擴張型心肌病相似的臨床表現,可有心臟衰竭發生,常表現為勞力性呼吸困難,嚴重時可發展為端坐呼吸和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等左心功能不全表現,伴有疲乏、虛弱等,晚期如果合併有右心功能衰竭,可出現食慾缺乏、噁心、嘔吐,周圍性水腫和右上腹悶脹感等症狀。此時病情一般很嚴重,需要積極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